光电横幅展示图

紫外线辐射消毒技术与应用

紫外辐射是指电磁辐射中介于可见光下限和X光上限之间的波段。紫外辐射的波长范围定义在100~400 nm之间,对人眼是不可见的。根据国际照明委员会(CIE)对UV(紫外)波段的分类,紫外光可分成3类:UV-A(长波)从315~400 nm;UV-B(中波)从280~315 nm;UV-C(短波)从100~280 nm。

短波UV-C波段具有很强的杀菌能力。除了可以引起红斑效应(肌肤变红),同时该类辐射还可能导致结膜炎(眼睛黏膜炎)。基于这些原因,在应用紫外灯时,需要注意防止UV-C的泄漏以避免产生上述症状。

显然,人们应该尽量避免UV-C的辐射。幸运的是,这很容易办到,因为它可以被绝大多数物质所吸收,即使是普通的平板玻璃也能吸收全部的UV-C紫外辐射。同时侥幸的是,大多UV-C紫外辐射会被代谢失活的皮肤所吸收,所以所引起的红斑效应是很有限的。另外,UV-C紫外辐射并不能穿透人眼的晶状体;不然的话,即使接受短暂的UV-C紫外辐射,结膜也会剧烈疼痛;这与红斑效应是一样的道理。

目前为止,UV-C紫外辐射最高效的光源是低压放电汞灯,平均有35%的输入能量转化为UV-C辐射能。所生成的紫外辐射几乎全部集中在254 nm波段,位于最大杀菌效果的85%处

对于所有的低压光源,灯管的工作温度和光输出之间存在一定联系。当放电管汞蒸气达到某一特定值时,低压灯管中的254 nm辐射最强。该压强值取决于工作温度,当环境温度在25 ℃时,管壁温度达到40 ℃的工作压强最优。例如,一根飞利浦牌UV-C灯管工作在10 ℃时的UV-C辐射量是工作在25 ℃时的80%。

另外,灯管紫外光输出还受到通过灯管的气流(人为或自然)影响,称之为冷端效应。对于某些光源,增加气流或降低温度可增加有效的紫外光输出。这一现象在高输出大功率灯管中比普通灯管更为明显。

微生物对紫外辐射的抵抗能力具有相当大的差别。另外,某一种微生物所处的环境会极大地影响消灭它们所需要的辐射量。例如对于水来说,污物集中程度会决定其吸收有效辐射量的大小。铁盐溶液是很好的抗辐射保护剂,因为铁离子能有效吸收紫外辐射。


Share this entry